当前位置: 首页  -  学生工作  -  学生活动  -  正文

学生活动

湖大访学 | 02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

发布时间:2024-05-30      点击量:

01实事求是,敢为人先 

微风轻拂,访学团怀揣着好奇与憧憬之心,踏足于被誉为“千年学府”的湖南大学。此间,山川秀美,岳麓巍峨,湘水滔滔,正是“山水之间,人文荟萃”之地。

初入校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石碑,上书“湖南大学”四字,乃毛主席亲笔所题,笔力遒劲,气势非凡。石碑旁,两根石柱矗立,仿佛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—华北事变。北大、清华、南开南迁,长沙临时大学应运而生,后因战火,再迁西南,成立西南联大。在此期间,湖南大学不幸遭受了日军长达半时辰的狂轰滥炸,昔日繁华的校园顿时满目疮痍,瓦砾遍地,然那几根石柱,却犹如铮铮铁骨的文人志士,屹立于废墟之上,历经风雨,依旧坚韧不屈。

漫步校园,那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吸引了访学团的目光。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的岳麓书院御书楼,千年文脉,薪火相传。今日之图书馆,已成智慧型、智库型之所在,承载“实事求是,敢为人先”的校训,传承文明,服务社会。

穿过图书馆,访学团来到东方红广场。广场中央,毛主席雕像巍然耸立,背倚岳麓,面朝湘江,遥望东方,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。晨曦微露,东方欲晓,无数湖大学子曾在此求学、梦想,留下了无数难忘的回忆。

红楼,犹如一颗琥珀,包裹着诗意与浪漫,凝结自然与人文之美。其始建于1933年,由胡庶华校长主持兴建,蔡泽奉教授设计。光影游走,人影绰绰,红楼不仅是湖大之象征,更是其精神之所在。

复临舍,全称为“光复后的临时宿舍”。其乃抗战期间为恢复教学而搭建的临时宿舍,亦见证了湖大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不屈。

最后,访学团来到了大礼堂。此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风格,由柳士英教授设计,李达同志审定。绿色琉璃屋顶与国漆红色装修交相辉映,既具湖南楚汉文物特色,又不失现代之感。

游历湖南大学,深感其文化底蕴之深厚,历史底蕴之丰富。愿湖大继续传承千年文脉,培育更多杰出人才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。

02学达信天,道南正脉

DEADA

所不朽者、垂万世明,孰为公死、凛凛犹生。访学团来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——岳麓书院进行参观。

青砖石地、粉墙玄瓦。岳麓书院主体建筑有大门、二门、讲堂、百泉轩、御书楼、文庙等,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、文昌阁、崇圣祠、明伦堂及包括供祀二程、朱熹、张栻、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。

弦歌不绝,学脉延绵。首先,映入眼帘的是岳麓书院的大门,其在宋代曾名“中门”,因江岸建有石坊,又名“黉门”。两侧悬挂有对联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,上联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,下联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源出经典,联意关切,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。

大门之后,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,后扩建文庙于院左,始改建为二门。其两旁有对联“纳于大麓;藏之名山”,上联出自《尚书·舜典》,下联出自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,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,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。

1AA46C

轻踱长廊,访学团来到毛主席曾经学习、下榻的居室。室内不仅保留了主席曾经居住时的陈设,还设有说明栏介绍主席来到长沙求学、设立湖南大学的故事。

移步易景,岳麓学院校训学规石碑、“整齐严肃”之石碑、“学达性天”之康熙仿匾、“道南正脉”之乾隆真迹等著名文物随着访学团的脚步一一展现眼前,无需多言,只消驻足它们的对面安静注视,便可感知其深藏的历史底蕴、文化意蕴。

复前行,豁然开朗。访学团离开书院建筑主体,去探访中国书院博物馆,馆内藏有古书、牌匾、石碑、模型等文物,再一次阐释了岳麓书院对教育、学习的重视。

余秋雨曾在《山居笔记》中如此形容岳麓书院:“湖南之岳麓、城南两书院,山长体尊望重,大吏以礼宾之,诸生百许人列屋而居,书声彻户外,比之坐,问难无虚日,可谓盛矣!

忆古视今,重修文庙,再设国学。岳麓书院从未忘记教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。

03神话新韵,法说西游

99AD3

夜色渐浓,夏风拂面,我们在蒋海松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关于神魔、关于法理、关于古代法制的奇妙之旅......

《西游记》是中国第一神魔小说,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它还是法律文化宝库,富含政治洞察。而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法说西游记,以法眼观之《西游记》,讲述神的故事,探索法的智慧,反思人的精神。

在蒋海松老师循循善诱、幽默风趣的讲授中,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解读《西游记》——有着七十二般变化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诉讼高手,好吃懒做、大腹便便的猪八戒是维权英雄,诚心向佛、执着顽固的唐僧是滥权领导,位高权重的玉帝是昏君影射,美艳诡谲的女妖们是人性解放先驱,每一位神仙魔怪都是一种映射象征,每一段奇遇险难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法律观念和人性寓意。如本次课程所讲述的女儿国国王情叛礼法的故事,其背后所象征的是古代女性权益的提升、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,女性的美丽不再是一种罪过,而是“其美可羡、其智可钦、其情可感”,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压迫、价值观的影响,结局仍是“其命可叹”的。